【旅行】走一趟緬甸(1) – 仰光 Yangon



2015年末,走了緬甸一趟。
行前,想找幾本相關的書來看,資料卻少之又少。買了兩本翻譯書,試圖想像這個喬治歐維爾(George Orwell)筆下的國度,這個被稱為實踐了《1984》預言的國家。
這片大家都知道,卻被遺忘的土地。


仰光 Yangon跟預期中的東南亞大城市一樣,因快速發展而喧囂雜亂,與臨近國家的大城類似,但卻又不同。Same same, but different.
蒲甘 Bagan,西元849年建立的城,千座廟宇散落在廣大的紅土上,傾塌不堪與過度人工修復,都在奔馳的雙輪下披上一層野地探險的刺激氛圍。
曼德勒 Mandalay,是因為短暫停留,所以看不出殖民時期的浪漫?又或許,曼德勒早已揮別過去。
昔卜 Hsipaw,遙遠的山區部落,和當地人的近距接觸。
茵萊湖 Inle Lake,快速湧入觀光業,但幸運地在不經意的地方,找到了當地生活真正的樣貌。


緬甸或許不是我這幾年的旅行裡,最深刻的國家。
但縱然沒有華麗的世界遺產,她還是展現了迷人之處,在那些最細微的小地方。





走過一趟緬甸,感觸很深。或許多年後,我可能不會記得仰光的大金塔,不會記得蒲甘佛塔的日出日落,不會記得曼德勒的木橋,不會記得茵萊湖。
但我可能會記得,火車旁賣炒麵阿姨的笑容、蒲平原上熱心助人的農婦、山裡熱情的阿嬤與孩子、導遊小哥對改變政治的期待、茵萊湖農地上不求回報的年輕農夫。
記得這些旅遊書上不會寫到的地方,這些用雙腳走過才感受到的真實,這些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這些不能用長鏡頭捕捉的片刻,著實勝過旅遊書上風景名勝太多。


這幾年間的緬甸,變化如此快速,快得讓人措手不及。


快速發展中的城市,到處是施工中的樓房。
種族間的歧見仍深,國內仍有多處武裝衝突。
軍政府對言論自由的箝制還是不放,批評政府隨時有可能被捕入獄。

而翁山蘇姬帶領的政黨,在2015年底選舉獲得國會過半席次。


或許再過一兩年,緬甸又不一樣了。





本來想要什麼都不計畫,抓起背包就直接跳上飛機的。喜歡採用背包客的旅行方式,就是想要擁有自由,享受當下的隨心所欲。


然而瀏覽了許多網路分享文章,全都嚇唬說,十二月是旅行旺季,什麼都很難定,最好事先把車票跟住宿都先訂好,否則要等著露宿街頭。迫於無奈之下,勉強事先安排仰光跟蒲的行程。
而且還做足了功課才出發,這真的是這幾年間,最認真事前準備的一次旅行了。但也因為這樣,減少了許多樂趣。()


早就體認到,做越多功課看過越多照片,越有心理準備,當下得到的觸動越少。


出發的那天,台北寒流來襲,但我們早已習慣輕量化旅行,不到六公斤的行李裡,包含一袋二手衣物到當地捐贈。
到了仰光機場已經是凌晨一點,機場整齊簡單,比想像中的好很多。搭乘計程車入市區到hostel的路上,一路順暢,到了旅社只想趕緊倒頭大睡。


Pickled Tea Hostel 距離市中心有段距離,離著名的大金塔走路約20分鐘,床鋪跟洗手間相當乾淨整潔,員工友善熱心,對於旅人來說是莫大的欣慰。青年旅舍位在一個安靜的區域,雖然距市中心有段距離,但我們也不以為意。



(圖) Pickled Tea Hostel 旅社的附贈早餐







出乎意料之外的,仰光沒有機車。


跟印象中的開發中國家不同,仰光沒有無處不在的機車,路上大部分都是白色的車輛。
據說幾年前有位政府高官,被騎機車的人持槍威脅,故下令從此禁行機車;又有一說是某政府高官的兒子,因機車車禍身亡,故下令全市禁行。


確切的原因不得而知,總之,仰光從此沒了機車,也造成了仰光交通總是壅塞。


但仰光街頭的喇叭聲,明顯比其他開發中國家少。後來才發現,不只是喇叭聲少,街頭也少見人們大聲喧嘩,若仔細觀察,在人們友善的態度背後,彷彿還存在著一絲壓抑與謹慎。



(圖) 仰光市中心 Mahabandoola 公園,背景是法院。 
(這個景彷彿歐洲般,但只有這個地方, only.)


旅行前先讀了本關於近代緬甸的書籍,對於軍政府的白色恐怖控制,多少有點認識。走過仰光街頭,有金碧輝煌的廟宇和具殖民政府建築風格的政府機關,也有殘破不堪的平民社區和越蓋越高的新大樓。路上時常可見中文的招牌,濃濃的華人移民文化不時出現。然而總有種不放鬆的氛圍,不能確定是否為心理作用,還是只是錯覺。







按著地圖來到「書街」,整條巷子擺滿了書籍,大部份都是緬甸文,人們隨意挑選或站或坐。但吸引我的不只是地攤的書,還有兩側的屋宅。還是看的出殖民時期的歐式風格,老舊不堪的建築,斑駁而殘破,陰暗陡峭的樓梯讓人輕易地聯想到屋內的灰暗光線與擺設。書街兩側也有隨處可見的茶店,這街坊耳語的集散地,不知在今日的緬甸,是否還有政府的耳目混雜在茶店呢?





關於仰光的景點,我只要講四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一間餐廳,叫Shan Yoe Yar

在這裡有好吃的緬甸食物。整趟旅程後,經歷了路邊小攤與昂貴餐廳,緬甸之旅的開頭與結尾,都來到這裡。最後一天,我們歡迎2016的跨年大餐也選在這裡。




第二件事,中國城

這是個意料之外的地方,2015跨年夜這天,我們與在北方山中旅行認識的巴塞隆納情侶相約Shan Yoe Yar吃跨年大餐,在緬甸可以使用西班牙文大聊特聊,真是件讓人興奮的事。飯後想找個酒吧喝一杯,便來到中國城。

這裡有別於之前對仰光的印象,所有的害羞、拘謹、內斂,在這裡一律看不到!夜裡的中國城這條街,人聲鼎沸,人們恣意地放聲大笑、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女孩們臉上的妝容艷麗,短裙緊身衣隨處可見。

這裡竟讓我想起義大利西西里島Palermo夜裡的街頭,人們都坐在路旁喝酒聊天,雖髒亂但沒人在意,音樂大鳴大放,充滿生命力。




第三,大金塔,位於仰光全市最頂的至高點,其他建築依法不得高過它。從住宿的地方我們徒步便可到。在緬甸,進入佛寺要脫鞋表示尊敬,所以整趟旅程只要可以我們都穿夾腳拖。

Shwedagon Paya,稱為大金塔或大金寺,在不少的傳說中記載此塔在2500年前建成的,但與考古學研究有出入,所以至今仍為爭議。無論如何,大金塔見證了緬甸許多個世紀以來的更迭,是不可否認的。透過文獻看的出17世紀葡萄牙探險家的緬甸歷程,與英國19世紀英國對緬甸入侵,還有20世紀緬甸從英國殖民地中獨立,以及21世紀正在進行的緬甸民主化歷程。

大金塔經過無數次的破壞與重建,有多少歷史就在塔底發生,而其中供奉的佛陀遺物,又不知以何種超然的態度來看待這千百年來的浮世變化呢?

大金塔是人民的信仰中心,也是仰光天際線隨處可見的中心點。但令人感到些許可惜的是,在這裡我沒有感受到靈性,或許是我個人問題罷了,只是在這裡,連僧侶都拿著手機對著大金塔拍照,還有些過度著色的神像,都讓人提不起勁。我知道不該比較每趟旅行,因為每個地方的歷史與發展都有差異,只是在這裡,我的思緒不斷飛回尼泊爾加德滿都的古城,對比著那裡的佛寺中的靜謐與莊嚴。


(圖) Pickled Tea Hostel 旅社附近的頂樓酒吧 Vista Bar,有非常棒的夜景。
(食物不予置評,可以喝緬甸啤酒就好。)


緬甸旅程結束時,我們回到仰光準備夜裡要搭機,在離開的最後幾小時前,我們選擇回到大金塔,想看看夜裡的佛塔是否帶來不一樣的感受。特地選了不一樣的入口,延著階梯向上,夜裡的金塔閃閃發亮,儼然是仰光最閃耀的中心。到了售票處,往裡瞧,人們依然川流不息,與白日人潮相當。

最後,抱著些微的遺憾,沒能跟大金塔有感應,我們轉身離開。




(圖) 大金塔南門外的小寺廟,Maha Wizaya Zedi. 我們沒有再次付錢進去大金塔,走到外圍時意外發現這座夜裡人煙相當稀少的寺廟。



第四,環狀線火車
2016的第一天,帶著猴子們,搭乘環狀火車逛仰光。搭乘火車是個有趣的體驗,可以看到人們日常的生活樣貌。火車是日本製的舊車,據說日本為彌補二戰時在緬甸的過錯,捐獻了許多資源來。
火車票非常便宜,可以隨意在任何的車站上下車,全程走完約三小時。
剛好迎接即將來到的猴年。






在緬甸,我沒有看到在其他東南亞國家隨處可見的「歐美大叔摟著當地女孩」,對這點,我默默感到慶幸。


走在緬甸街頭,也觀察到許多文化差異。最明顯的感受,便是多數人仍維持著傳統,男人們穿著longyi 籠基,女生與小孩臉上擦著Thanaka。還有,男人之間會手牽手,就如同搭肩一般正常。還有個很有趣的小發現,當人們拿東西給你,或向你拿東西時,很多人會把另一隻手放在前肘內側。聽起來很複雜,但當你注意到的時候其實很簡單。透過這樣一個簡單的小動作,表達尊重與禮貌。


發現這些傳統的這種感覺很好,即便在快速發展的大城市,人們還是習慣擁有傳統習俗。隨著開發中國家的快速發展,資本主義帶動了全球化,金錢進來了,發展開始了,然而文化也跟著隨之逐漸消逝。只能期待,若多年後有幸再訪,這些傳統還能保存在緬甸而不隨著時間而消逝。



(圖) 仰光街頭隨處可見的柚子,以及臉上塗有 Thanaka的婦女,與身穿longyi的男子。






【旅行】走一趟緬甸(1) – 仰光 Yangon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