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走一趟緬甸(3) – 曼德勒 Mandalay & 搭火車


「在顛簸不已的火車上,隨時感覺會脫軌掉下山,其中一段路,我們這節車廂甚至因為震度太大而與其他節分離了……我和丈夫女兒們幾乎確信我們將會死在這裡。」

「火車開的超慢,整個車廂非常不穩,根本無法睡覺,加上誤點我們在火車上整整待了30個小時。」

「買了臥鋪,但因為太震,根本睡不著,車廂與其他節不通無法購買食物,我們快被餓死渴死。」

「人生中最糟的經驗!」

仔細閱讀網路上外國旅客分享的緬甸火車之旅相關文章,各種血淚辛酸史不勝枚舉,幾乎可以稱為是「地獄列車」了!


我們對看一眼,很有默契的發現對方眼神裡的閃爍光芒。


「走!一定要搭火車的啊!」這聽起來也太值得一試了吧!()






緬甸各地都有火車,但是真的開的很慢,常常需要比巴士多一倍的時間,譬如搭巴士要12小時,火車可能就要24小時。考慮後,我們決定至少搭乘一段長程火車,雖然很想體驗臥鋪,但最後還是決定從曼德勒搭到昔卜。

從蒲甘(Bagan)搭小巴士到曼德勒(Mandalay)是個痛苦的經驗,巴士塞滿人,椅背又不能往後調,脖子跟腳都又痠又痛,跟五星級大巴士相比簡直無法忍受。

今日的曼德勒(Mandalay)是緬甸的第二大城,是個繁忙、充滿車輛的地方。

在喬治歐威爾的《緬甸歲月》中,形容曼德勒是一座「令人討厭的城市」,「到處塵土飛揚,而且熱得難以忍受。」雖然這些描述也適用於今日,但存在於歐威爾當時的木屋與滿是塵土的街道,今日已不復見。二戰時期,盟軍與日軍的激烈戰鬥,摧毀了曼德勒大半的市區。

對許多外國人而言,曼德勒總讓他們油然想起失落的東方王國與熱帶的繽紛色彩。英國詩人吉卜林(Kipling)要為此負部分責任,是他膾炙人口的詩作<曼德勒>使人們產生這麼多聯想。

曼德勒原是緬甸的權力中心,最後一任國王就在這裡統治全國。當時當地居民多為工匠,這裡也成為緬甸的文化藝術之都。1920年代遊歷此地的毛姆寫道,曼德勒這個名字「有著獨特的魔力」。他覺得,明智的人或許會與這座城市保持距離,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永遠無法配得上那抑揚頓挫的音節所喚起的期待與想像。

-          節錄自《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Finding George Orwell in Burma- 艾瑪拉金Emma Larkin



(圖) 火車沿途


雖然閱讀文字會使人帶來浪漫的想像,但我們還是對大城市提不起勁。經過一番舟車勞頓,午後到達曼德勒下榻旅社後,馬上去火車站買了隔天凌晨的火車票離開。

在曼德勒我們只去了一個地方,在城市近郊的U-Bein Bridge,世界上最長的柚木人行木橋。

乾季的湖,橋下可以行走一段,橋上人來人往萬頭鑽動,充滿觀光客。
但登上巴黎鐵塔就看不到塔了,我們選擇在橋邊散步。

仔細觀察,木橋的周圍充滿畫面。一側是田埂,老農夫穿著longyi 正趕著牛在田,白色的牛隻骨瘦如材;另一側,男子們在湖裡捕撈,他們黝黑的皮膚在夕陽的照射下閃閃發亮,看似瘦小卻精實的肌肉顯示出討生活的氣力。同時,木橋上站滿手拿單眼相機的觀光客,湖面上也充斥著小船搭載旅客,搶著捕捉木橋落日的美麗。其實落日天天有,只是住在城市水泥叢林中的我們總是無福享受。

不知橋邊的農夫與漁夫在一天的辛勞後,是否會在落日前駐足呢?





夕陽西下,金色的太陽逐漸轉為橘紅色的火球,映著木橋與人影,構成這知名的落日。


晚霞是很迷人的。


不只因為色彩炫目,當注視夕陽落下時,可以確實感受地球轉動,平時難以察覺的分分秒秒,全部毫不保留的展現在眼前。很少有人可以看著晚霞而不動容的。


然後,夕陽墜落,大地蒙上多層次的藍,天色逐漸暗下,深吸一口夜裡的風。


人類好渺小啊,在大自然的跟前。








夜色正濃,我們扛上背包,起身前往火車站。
從曼德勒駛往昔卜的火車,凌晨四點開車,預計下午三點到達,若沒有誤點,車程共計11小時。

黑夜中的火車站著實有點恐怖,灰暗的白光微弱的映照在老舊斑剝的牆壁上,空氣是寒冷的,月台人煙稀少,偶有瑟縮在角落的黑影晃動。內心既是緊張卻又感到刺激,找到First-Class車廂,做好心理準備來迎接即將開始的旅程。


「日本人ですか?」剛進入車廂,一對夫妻劈頭用日文問我們。


 ……趕緊把我十幾年前學會的幾句日文拿出來用,「我們從台灣來,不會說日文。」

中年日本夫妻不好意思笑了一笑,我們彼此點頭致意後,坐回原位。


火車總共約五節車,只有一節First-Class,外國人比較多但也有當地人,其他車則是一般型。First- Class的座位是軟的,一般車則是硬木頭椅。



(圖) 一般車廂


來緬甸旅行前,知道有人說這裡蠻涼的,但總有種心態「ㄟ,拜託,東南亞是能有多冷?」。
事實上,曼德勒就是北緯22度以北了,十二月的夜裡寒氣相當足夠。我把全部能穿的衣服都套在身上,凌晨夜裡的火車依然讓人覺得寒冷。四點一到,火車準時發動,伊伊呀呀的駛離灰暗的車站。

It’s not as bad as some people say, not as good as you hope.」一位有智慧的當地人曾如此形容給Lonely Planet的編輯。 (沒有像有些人說的如此糟,也沒有像你希望的那樣好。)


到底搭火車感覺如何?


基本上,在台灣搭火車,如果稍微顛簸,可能就要被客訴了,在緬甸,我體驗到火車原來不只可以左右搖晃,還可以上下震盪,而且通常是上下左右晃動。
喔不,應該是: 上下左右下左上右左左上下右, - -的晃動,完全沒在跟你客氣。


在火車上想要喝水是相當困難的,可能還沒喝到半口就已經灑光,連走路要去車廂間的廁所都是一件難事。那日本大叔一次經過我的座位時差點向前撲倒,穩住腳步後,他看著我俏皮的眨了眨眼,以一種「 正在聽董疵董疵音樂」的誇張步伐,搭配火車的上下晃動,自得其樂地一步一步邁向廁所。


也太可愛了吧大叔!!!當下真是快被他的幽默感笑死了!中年日本夫妻的座位就在前方不遠,旅途中時常聽到日本阿姨銀鈴般的笑聲,完全就是小丸子奶奶的聲音(原版日文配音的那種),纖細的高音、矮小的身材、圓圓的臉龐,真是想不到居然會選擇這種辛苦的緬甸背包客旅程。看著日本夫妻的悠遊自在,著實讓人好生羨慕,不知道他們是否從年輕時就開始當背包客浪跡天涯?


伴隨著不間斷的搖晃,天色漸亮,東方破曉的景色透過車窗看去特別有感覺。

火車每隔一小段就會到站休息,有的小站停一下子就會開動,有的站比較大,還能讓人下車走動休息伸展筋骨。每次暫停,車站就會有小販來兜售食品,穿著各式各樣傳統服飾的婦女,用頭頂著商品,零嘴、水果、鹹食、水與飲料……構成一幅很有味道的畫面。





中午時分,帶在身上的零食也差不多吃膩了,眼看著路邊的小販,我們內心掙扎著是否要讓腸胃接受考驗。此時,日本阿姨看來毫不猶豫的,(日本夫妻在這趟火車之旅的戲分很多),就招手買了某種油炸物來吃。「管他的,吃!」J大聲讚嘆日本阿姨的豪氣,跟上前去點了一盤炒麵。而車廂內的其他歐美旅客,也三步併兩步地紛紛加入購買食物的行列。


不吃還好,一吃之下真是驚為天人。好好吃啊!大概是生意太好,火車開動後賣炒麵的阿姨竟也跟著上了車,我們欲罷不能還加碼再買了一盤。

「好吃。」我們用學到的簡易緬甸文向炒麵阿姨說,阿姨露出喜悅的笑容向我們道謝。



緬甸人的笑容啊,怎麼說呢,感覺如此真誠,有種發自內心的喜悅感。






出乎意料之外,我在火車上徹底睡翻,睡到大流口水不能自己。() 真是不枉我有「一搭上任何交通工具就愛睏」的怪僻。火車上空間寬敞,座椅可以放超斜,搭配頸枕簡直完美,我在顛簸至極的車箱內如入無人之境大睡特睡,看的J完全傻眼,因為他可是得翻來覆去斷斷續續入眠。



選擇搭乘這段火車是有原因的,因為會途經Gokteik Viaduct。著名的Gokteik鐵橋,建於1900年,為了延伸英國殖民政府對區域的統治而建造,據說是當年世界上最大的支架鐵橋,至今仍是緬甸最長的鐵橋。鐵橋連接Gokteik峽谷兩側,整座峽谷覆蓋著充滿生機的森林,鐵橋長達689公尺,深約100公尺。火車緩緩走過之字型的山路,不斷放慢速度,走上鐵橋時已是以極慢的速度前行,避免影響到超過百年的鐵橋架構。上橋時,令人感到不祥的吱吱聲揮之不去,究竟是鐵軌與火車摩擦的聲響,還是鐵橋搖晃的聲響?我不敢想下去,當人們興奮地擠到同一側拍照見證這偉大的工程時,我腦海裡盡是因為重量太偏而導致火車重心不穩的想法。









火車駛過一站站偏鄉月台,在某處與另台火車擦身而過,我倚著窗戶按下了快門。

不知怎麼地,很喜歡這系列的照片,火車的每扇窗,都讓我看見了不同的風景,而每個人的眼神跟穿著又好像透露出一些訊息,在我這個過客的心中留下許多想像的空間,在那擦身而過的一刻。












經過十二小時,火車終於駛近目的地,隨著晃動的車速逐漸減慢,我們扛上背包,隨著午後的陽光,進入昔卜車站。




1 comment

  1. 楼主的文笔好好,看了让我对这趟旅程充满向往。
    我想一个人踏上这趟火车之旅,请问楼主这安全吗?

    ReplyDelete